新闻资讯
News
阳光圆梦三大工程 成都6年共助贫困学子近2万人
来源:成都市慈善总会 2006-09-0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报道:2001年,四川成都在全国率先发起 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 活动。随后,为更大范围募集资金,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 慈善一日捐 活动随即展开。2006年,又推出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以及帮助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活动。经过整合慈善品牌,以 阳光 命名的三大工程应运而生: 阳光圆梦工程 阳光育苗工程 阳光新居工程 。

  其间,成都始终坚定地把对困难群众的帮助,作为构建和谐成都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向着城乡统筹、 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新阶段迈进的过程中,不仅统筹规划和实施城乡慈善事业,还给予了农村更多关注,给予了农民更多帮助。在积极探索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的同时,维护了社会安定。

  9月4日起,成都商报将连续推出 三大 阳光工程 助推和谐成都 系列报道,分别展示 阳光圆梦工程 阳光育苗工程 和 阳光新居工程 让孤儿不孤、寒者成才和困者脱困的渐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改变。

  收到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读还是不读?对一些贫困生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然而,成都所有的低保家庭子女都顺利进入了大学,因为在他们背后,有政府有力的援助之手 阳光圆梦工程 。

  从2001年成都开展 阳光圆梦工程 以来,全市近1.8万人次获得大学学费资助。6年来,成都市没有一个低保家庭子女考上大学后因贫辍学。

  首批受助者过上幸福生活

  林龙、林进是青白江姚渡镇一个困难家庭的双胞胎兄弟。他们60多岁的父亲患有多年的风湿病,全身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的生计全靠母亲种地来维持,过得十分清贫。 父母将家里的家禽全部卖了凑学费,不够就卖粮食,但还是欠了学费。 林龙说,学校免除了学杂费和住宿费,还不时提供免费伙食和给予伙食补贴,两兄弟这才艰难地读完高中。

  2000年,林龙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次年,林进又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但是,就在林家为近万元学费一筹莫展时,成都市启动了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工程,两人均获资助。那一年,和林龙、林进一起接受救助的有412人。

  林龙、林进先后毕业并有了工作,家境开始好转。2005年,两兄弟还给家里安了电话,买了家用电器;今年,父亲因缺钱而多年没去医治的胆结石终于治好了。

  妈妈常感慨地说,如果没有 阳光圆梦工程 ,我们可能还是两个穷小子,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 林龙说。

  更多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随后几年里,更多的寒门学子在考上大学后受益于 阳光圆梦工程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如愿进入大学。

  19岁的刘俊家住郫县友爱镇普兴村6组,父母常年在家务农,全家仅靠人均0.6亩的土地维持生计。3年前她考入高中,父母为凑学费起早贪黑。多病的奶奶更是主动放弃医治,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并于2005年2月不幸去世。年过七旬的爷爷接受不了这样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2006年刘俊考入北京大学,但学费成为一大难题。郫县民政局及时帮助她申请了助学金。

  林超是金堂县福兴镇三福村人,10岁时父亲因病离开人世,3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13岁的林超从此成为孤儿。邻居林大志和老伴将他接到自己家,学校也给予很多帮助。2006年林超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市民政局送来了3600元助学金,解决了他第一年的学费问题。正在住院的78岁的四川省老劳模乐永亨,更表示要资助林超完成4年学业。林超激动地说: 以后有能力的话,我也要资助几个读不起书的农村娃娃。

  6年来共救助近1.8万人次

  以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为主题的 阳光圆梦工程 从2001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6年。 当时,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市民政局局长肖化戎说,让考上大学的低保家庭子女不因贫辍学,是成都市在实施低保制度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难的一项重大举措。

  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先后救助低保家庭大学生13697人,累计发放帮困助学金2471.3万元。2006年,又有超过4000人次的寒门学子接受了救助,连续两年成都市募集的善款数额位居中西部大中城市首位。 从2001年至今,没有发生一例考上大学而辍学的事情,成都成为一座低保家庭子女考得上大学就上得到大学的城市。 肖化戎说。

  阳光圆梦工程 实施5年来的追踪调查显示,曾得过帮助的低保家庭大学生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都学有所成,在完成学业后,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帮助家庭脱贫。


地址:成都市百花西路5号
电话:87030102  87030103  87031993(传真)
户名:成都市慈善总会
账号:24012012218859100019
开户行:成都银行金河支行

推荐了解